鑽石是20世紀最大的騙局嗎?
為什麼說是20世紀最大的騙局呢?
在很多年前,鑽石只能在極其少數的幾條印度河流和巴西叢林中找到,
那時候的鑽石每年產量只有幾公斤,所以物以稀為貴,
被特供給歐洲貴族,象徵著貴族氣質。
在1866年,南非發現一個特大鑽礦,
1870年發現了一顆特大號鑽石,也就是有名的南非之星。
資本家和鑽礦投資人擔心鑽礦過度開採造成鑽石貶值,
於是在1888年成立了戴比爾斯公司,
買下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鑽礦開採權。
20世紀中期,人造鑽石的出現,
不僅成分比天然鑽石更好,而且凈度更高,硬度更強,
戴比爾斯公司又買下了人造鑽石技術專利,壟斷了鑽石源頭,
控制鑽石交易價格,巔峰時期的戴比爾斯公司控制著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鑽石產量。
在上世紀30年代時,歐洲鑽石的價格還是崩潰了,
戴比爾斯公司只得把目標伸向美國市場,
但是在當時美國並沒有消費鑽石的習慣,
戴比爾斯公司只得花重金砸廣告,
開啟了一場文化風暴,
把鑽石和愛情捆綁在一起,
在報紙雜誌電視上開啟了全球洗腦活動,
瘋狂的宣傳了幾十年到如今大家都認為習以為常了。
在當年,戴比爾斯公司四分之三的鑽石被美國市場消化.
在70年代,鑽石流進日本市場,
在同樣的廣告套路下,
日本流傳千年的婚俗習慣就這樣被改寫了。
到最後流入中國市場,
在流進中國市場的20年里,
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的鑽石消費國,
中國幾千年的婚俗習慣就這樣被改寫,
不知道是我們民族的悲哀還是歷史文化的缺失。
就這樣,全球都開啟了這場無鑽石不婚姻的時代。
而戴比爾斯公司為了不浪費鑽石,
把大的好的賣給有錢人,
碎的小的想辦法賣給有錢人,
而99分鑽和一克拉鑽只差一分,
但是卻是克拉鑽和非克拉鑽的區別,價格也是天差地別,
所以戴比爾斯公司寧可保留鑽石的不完美,
也不會切工去減低鑽石的重量。
但是現在社會鑽石真的稀缺嗎?
在上世紀八十年代,前蘇聯發現一座比南非更大的鑽礦,
以那座鑽石礦的存儲量計算,平分給全球70億人口,
每人大概可得143克拉,
而以現在裸鑽的交易價格來計算,
前蘇聯那座鑽礦的市場預估值在三千萬億美元。
而2015年的全球GDP總量才74萬億美元,
相當於43個地球經濟的總量,不得了不得了。
這場泡沫比房地產還要房地產。
鑽石唯一的元素就是碳,是這個世界最不缺的東西,
除了鼓吹的漂亮一無所有,
而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大顆鑽石,
根本不可能流傳在市面上,在市面上流傳的鑽石,
回收價值最多只有購買價值的三分之一,
鑽石既不能代表愛情的美好,
也不能證明社會地位的高低,
更沒有一絲一毫的實用價值,
之所以能被奉上神壇,完全是人為的炒作,
是人們對貪婪浮華的過度追求,
一個行業的標準完全是由自己制定,
產業鏈完全由自己掌控,價格完全由自己掌控,
而消費完全靠大眾的虛榮心,
這就是鑽石,一顆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鑽石。
整個世紀以來最大的騙局,
有如皇帝的新衣,騙人騙己。